在畜牧业发展的各大要素中,牲畜疫病防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直接产量和品质,管理不当时更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面对日益增长的生产规模和品控要求,传统疫病防控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瓶颈:盘点效率低、疫病防控数据难以精确到个体等。而RFID手持终端以及RFID标签代替加入到耳标系统中,则从疫病防控的不同环节进行了效率的提升。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在具体环节中的实际应用表现。
群读群扫与个体编码实现无遗漏统计
RFID手持终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非接触式批量读取能力与唯一身份标识系统,可以在提升统计效率的同时完成精确的记录。对比传统人工盘点需逐只通过人工识读或扫码的方式记录牲畜信息,单次盘点耗时长且易出错,而RFID设备可在巡场过程中同步完成全群牲畜的盘点管理,快速完成精确但单个标号的精确统计和记录操作。例如,某生猪养殖场部署RFID手持终端后,单日可执行分区统计与个体管理,实时更新每只动物的耳标编码、疫苗接种记录、疾病治疗档案等关键数据。这种高频数据采集不仅解决了传统管理的效率问题,还可以在统计时自动读取疫苗记录,快速完成片区内的接种统计工作。
案例:甘肃某牛场通过RFID手持终端实现精准盘点,工作人员可在每日的日常巡查场地时同时完成疫苗防控统计工作。当系统发现某头牛的疫苗接种记录缺失时,自动精确筛选对应耳标编码进行提醒补种,最终将疫苗覆盖率从85%提升至99.7%。
精确标记实现疫病的风险多层级管理
RFID手持终端的价值不仅在于快速的统计,对于疫病防控还可以实现多层级的管理。通过RFID手持终端的快速盘点能力实现的每日多次统计,可以实现单个牲畜的完整统计链条,例如每次更换圈栏、放牧区时都进行一次盘点,即可获取到所有牲畜的行动轨迹。当发现疫病后,可以通过自动匹配系统,对有接触的其他牲畜个体进行多层级的风险管理。对有风险个体进行快速标记从而实现重点跟进。从而实现管控治疗效益的最大化,避免过度处理或控制不足的情况发生。
案例:内蒙古某马场通过RFID+传感器技术,在流感爆发初期精准锁定5头高风险个体,通过追查放牧片区后快速进行有效隔离和治疗,将疫情扩散范围控制在2%以内,经济损失减少90%。
从“耳标”到“云端”的全面智能化管理
RFID除了在基础操作层面带来效率的提升,其带来的数据完整性、精确性更是提供了全面信息化的能力,让从单个的耳标信息记录,进化为全云端的疫病防控管理一体化系统。不仅可以做到唯一标记和对应的疫苗、疾病、体检信息关联,还可以联动天气变化、气候环境进行疫病风险的提前预测和管理。例如到了流感多发季节则可以提前进行通风和温湿度的管理,而预测高温来袭的通知刚发布即可提前准备搭建遮阳篷避免中暑的发生。当监控到体重变化异常时,可以联动饲料供应进行对应的调整,整合出更为合适的养育方案。这种全云端数据链的联动模式,使得需要周期性汇总、研究再决策的链路成为过去时。
案例:新疆某养羊场通过RFID+AI系统预测冬季流感高发期,提前3个月调整饲养密度和疫苗接种计划,最终将流感感染率从15%降至2%,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RFID手持终端在疫病防控领域不仅局限在以上提到的三个场景,还在牲畜体检、生产销售一体化等多个环节中有着非常高的效用。而随着RFID其他应用形式的扩展,还可以实现如固定式自动统计、场域内行动路径统计等更为先进和全面的数据采集和管理工作。相信随着畜牧业智能化系统的继续升级改造,通过RFID采集的多维度详细数据会有更大的应用价值,同时系统的升级也将助力RFID在更多环节中实现更多应用。期待最终形成AI+RFID的“全面综合分析+智能自助决策”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