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图书馆也正加速向智慧化转型。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RFID、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提升图书管理效率与读者服务体验”,并要求“到2025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基本建成智慧管理系统”。在此背景下,传统图书盘点依赖人工逐本翻检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藏书超百万册的盘点工作,传统方式需要以月为单位进行盘点,并且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通过引入RFID手持扫描器的非接触式批量读取技术,可在数秒内完成数百本书籍的信息采集,大幅提升盘点效率,并且误差率降至0.1%以下。本文将从3个实际的应用环境分析效用提升的实现逻辑和技术应用特征。
群读群扫实现批量秒级盘点
传统图书盘点需要通过扫描条形码获取书本信息,不仅主要每本书单独扫描,而且还需要面临条码被磨损后无法识别的问题,只能通过人工手动录入进行确认。通过RFID标签和RFID手持扫描器的引入,实现了非接触式、远距离的群读群扫功能,工作人员只需要在书架之间行走,即可快速对1~3米内的所有图书进行扫描。例如某省图书馆单层有超过200个多层书架,传统需要超过5名以上的员工耗时2个月才能完成一层的盘点工作。但通过RFID的方式,只需要2名员工在1小时内即可完成基础的盘点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即使面对百万册图书的全面盘点,也可以在一周内快速完成,释放了人力资源还提升了盘点的时效性。并且RFID标签可通过嵌入的方式添加到内页、封皮内,更美观的同时也减少了损坏的风险。
精准定位与智能纠错提升盘点效率
在图书馆日常的盘点工作中,不仅需要对图书的数量进行登记,还需要同时对放置书架的图书进行识别与纠错。在传统的操作方式中,需要人工对图书编码进行识别,工作效率低的同时还容易出现错漏的情况,以往只能通过增加盘点和检查次数来实现及时的覆盖。而RFID手持扫描器不仅在盘点效率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在盘点的同时实现智能纠错和预警的提醒。例如在手持扫描器进行漫步式的盘点时,可以根据定位信息和手动调整的分区信息,对当前盘点的图书进行逐一校对,当发现非本区域的图书信息,则可以显示提醒。在同时展示对应图书的名称、封面信息方便查找的同时,还可以利用RFID的近距离定位功能快速定位是在哪一排、哪一层,让纠错更为高效。并且还可以通过智能分类的功能,一步到位将图书应该摆放的位置,帮助更好的归类放置。
无缝对接管理系统实现一站式处理
RFID手持终端不仅有强大的本地信息处理功能,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时链接到管理系统中。不仅可以实现盘点统计数据的汇总提交,还可以将区域内的图书分布和实时借阅数据进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图书在读、在馆、借阅的实时更新,可以帮助图书馆更好的进行图书更新和管理工作。例如需要对某一些图书进行下架和上架操作时,则可以通过RFID手持终端进行快速查找、定位,统一分拣到推车上后可以进行批量的下架操作,不再需要逐本处理。特别是对于杂志等数量多、分类杂、更新快的内容,RFID的高效管理可以实现一站式管理操作,不需要罗列清单后查找、分类再进行录入。例如某市图书馆的报刊阅读区接入RFID手持终端进行管理后,每天可进行多次的管理操作,可以将最新的报刊内容进行及时的上架。
RFID手持扫描器的群读群扫技术,在图书馆的盘点和管理上可以大幅的效率提升。使得秒级盘点和百万册图书快速完成变为可能,对比传统人工管理和扫码器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而通过对接系统获得更高的管理能力后,还可以一体化的纠错、上下架管理能力。随着AI大数据和更多智能系统、传感器等工具的接入,相信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和综合管理方面,RFID手持扫描器将会有更大、更广阔的提效方式,帮助在更多环节中实现效率和精度的提升。